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这不仅是对劳模精神的崇高礼赞,更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指明了奋斗方向。多年来,淮南海螺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契机,以劳模工匠为旗帜,以职工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加速转型,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生产一线生根发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劳模工匠,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
淮南海螺生技处负责人胡重阳同志扎根一线二十余载,他用双手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自2023年公司启动管理转型、深耕产业链延伸战略以来,他主动担当、勇立潮头,全力开拓高钙粉生产与码头中转过驳等多元业务。面对全新领域的技术挑战,他大胆创新,通过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方式,实现高钙粉生产成本下降9元/吨,码头综合利用率提升40%,为公司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提升市场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在公司成本压降关键时期,他勇挑重担,带领团队全力推动码头矿粉卸船机技改项目,面对技改过程中复杂的技术难题与紧张的工期挑战,他制定了精细化的推进方案,将项目拆解为数十个关键节点高效推进,项目于2024年9月30日顺利完成技改,并通过现场专家组评审验收。项目投用后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卸矿粉10余万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淮南海螺的发展征程中,胡重阳同志堪称一面鲜明旗帜,凭借卓越贡献,于2024年荣获“淮南市最美职工”称号,2025年荣获“海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常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钻一行就要精一行。”他不仅自己追求卓越,还通过“劳模工作室”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一对一实操指导等形式将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部门职工。如今,他带出的徒弟们已成为公司各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让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在淮南海螺薪火相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劳动模范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排头兵”,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劳模担当,激励广大职工奋勇争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产业改革,为职工搭建成长的舞台。
产业改革的浪潮中,淮南海螺始终将职工成长作为核心使命,倾力搭建从“新手”到“能手”再到“专家”的进阶舞台。公司构建了“知识培训+技能竞赛+创新激励”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每一位职工都能在产改中找准定位、实现突破。
完善技能培养体系是激活人才动能的关键。近三年,公司聚焦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需求,累计组织各类培训300多场,覆盖职工超2000人次,同步开展知识竞赛、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12场次,打造出一支精工艺、明业务、善创新的产业工人队伍。
健全的激励机制为创新活力按下“加速键”。2024 年,公司专题研讨制定《创新工作管理实施细则》,通过项目的立项、评审、实施、验收以及兑现奖励等全过程管理,累计推动落实微创新项目与合理化建议共60项,解决公司生产经营重难点问题30余项,发放创新奖励2万元,全员创新的氛围已在车间班组蔚然成风。通过改革,越来越多的职工在岗位上实现了自我价值,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匠心引领,乃企业高效发展之根基。
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淮南海螺的职工们立足岗位,不断创造新的业绩。2024年公司环保升级攻坚期,生产一线员工自发组建“绿色攻坚小队”,针对生产现场无组织排放和跑冒滴漏展开攻关治理,累计排查和整治环保问题多项,完成水泥库、熟料库的环保亮化项目施工,对生产现场进行绿化提质改造,修整场地,铺设草皮,种植冬青以及麦冬等苗木,厂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公司外部形象和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于2024年荣获安徽省“绿色工厂”称号。这些平凡岗位上的职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将“三种精神”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淮南海螺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淮海红擎 智筑未来”党建特色品牌,高举“匠心擎旗”,以劳模工匠为榜样,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激励广大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公司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等领域持续发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