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加把劲,咱们争取天黑前把这些活干完。”9月25日下午,在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公司统计员谭艳芳一边给大家鼓劲一边麻利地分拣着手中的白芍。
“农家女”走出家门进厂门
谭艳芳是亳州市谯城区汤陵办事处刘营村的一名普通农民,2005年,她来到安徽协和成药业,成为一名饮片车间的统计员。每天早上7点半,在车间里总能看到谭艳芳忙碌的身影,领料、用料、切洗、干燥,每个环节都要亲自监督指导,直到产品包装入库,她才会放下心来。
虽然每天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但不甘于平庸的谭艳芳通过自学取得了统计员初级资格证,并获得助理统计员资格。工作中,她建立了产品成品流量台账,每天定时认真核算生产入库量、发出量和库存量,及时通知和调整各个环节出现的差错。多年来,在不改变生产工艺的情况下,谭艳芳发明了新的药材加工方法,使产品出成率提高了3%,为企业创造利润300多万元。
谭艳芳在生产车间指导员工药材加工技巧,降低生产损耗
“每次生产前,工人要先去领取原料,我再根据这些原料,看需要什么生产过程。”谭艳芳说,产品的每个生产过程她都要监督记录,避免因漏掉一个生产环节,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报价。
为了降低损耗,增加利润,谭艳芳还积极参与制定了《车间现场管理考核细则》《车间安全网络机构》,直接起草并协同车间领导制定了《装包、装车人员工作细则》,既减轻了车间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使车间管理制度化。十几年来,从她刚进厂年生产量4000多吨到现在的24000多吨,不仅产量翻了几倍,出入库准确率更高达96%。
“一个企业是一个团体,一个部门也是一个团体,我一个人干好还不行,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新同事也尽快成长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形成企业不断发展的力量。”谭艳芳说,每个岗位都有各自存在的意义,只有做好自己岗位上的那颗“螺丝钉”,一个集体才能更好地运转。
谭艳芳和村民们一起在药材种植基地分拣白芍
“领头雁”筑梦乡村振兴路
为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2009年以来,协和成药业先后在谯城区十八里镇,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2000亩。种植基地建立之初,公司就委派谭艳芳负责基地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刚开始土地流转建基地,村民们都有顾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谭艳芳说,为打消村民顾虑,她一个村一个村地去向村干部和村民宣传。后来在她不懈的努力下,企业顺利地与农民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
土地流转过来后,她每天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农户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和管理中药材种苗。在基地一直务工的十八里镇蒋李新村村民张启玲告诉记者,每次给药材种苗锄草的时候,谭艳芳都会叮嘱她们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要锄掉了药苗,不然比打自己脸还难受。”
马柱松和王文兰是十八里镇南阳村村民,老两口把家里土地流转给协和成药业后,就一直在公司基地打工。“今年流转土地的费用加上我俩平时打工挣的钱,差不多有5万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马柱松一脸幸福地说,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谭艳芳,她就是俺们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如今,“基地+企业+农户”方式引导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示范区,已经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也带动了大批农户致富,有力地加速了当地乡村振兴的进程。
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同时,谭艳芳还积极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开展技术合作,解决药材分根繁殖、病虫害防治和产业化生产等关键性难题。
谭艳芳利用中药材二维码追溯系统核查中药饮片信息
“女劳模”连任两届党代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扎根生产一线诠释工匠精神的谭艳芳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安徽省第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并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不久前,她又被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谭艳芳能始终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使广大党员、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公司生产部经理刘远这样评价她,“谭艳芳注重总结在统计工作中的经验,围绕降低生产成本、缩减生产周期、提高生产质量等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她在工作中非常认真,每天都是公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每天我们都看到她在车间指导工人如何正确切制或挑拣药材,是我工作当中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知心大姐。”公司统计员李嫚说。
一身粗布工作服,一头利索短发,是谭艳芳多年不变的打扮。她不是在田间地头劳作,就是在生产车间忙碌,17年如一日。
“药材好,药才好。我希望能把公司打造的‘前医后厂’这种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广出去,邀请全国知名中医专家进厂会诊,为人民群众提供好医、好药、好疗效,持续擦亮‘中华药都’这块金字招牌。”谭艳芳说,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她要把近年来亳州中医药发展的好消息带到北京,带进盛会,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