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男,汉族,198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中煤新集刘庄矿业有限公司机电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曾获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阜阳市劳动模范、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该同志一直耕耘在煤矿工作一线,为人谦虚忠厚,多次在公司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一名,从一名普通职工成长为技术“大拿”。凭借多年经验技术积累,很多棘手的故障在他面前迎刃而解,被誉为“故障克星”。他积极持续推进煤矿各系统的优化,各种创新成果的落实,有效的保障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赵子龙以身作则,打破技术传授壁垒,其领衔的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电工技术人才,包括多名技师、高级技师,工作室被评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中煤集团优秀创新工作室。
一、刻苦学习,岗位成才
从大学院校毕业入职以后,赵子龙并没有向部分高校毕业生一样眼高手低,而是跟着工友们一起检修、干活,踏踏实实从固定队的基层电工干起,熟悉煤矿的系统和设备。刘庄煤矿主提、副提电控系统均采用进口设备,各种参数、图纸和软件资料繁多复杂,文档手册基本全是英文,业余时间他便刻苦钻研,参考各种相关书籍资料,自学了各种工控系统和PLC编程。从门外汉到可以编写电控程序,修改控制画面,完善提升机保护和改进工艺,赵子龙用了不到2年时间,他根据实际需要,改进完善了副井、主井、锅炉房等车间的工控系统,使设备运行参数更易于观察,故障更易于判断,降低了操作工的工作强度。
二、扎根基层,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赵子龙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大局,不计得失,车间处理故障时,都有他的身影,经常是吃饭时间被召回,夜里脱去衣服又起身。对于工作,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工作,降低机电设备运行故障,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是干机电这一行的重中之重,一颗螺丝钉都不能马虎,为此他常常深入车间现场,观察设备运行情况,测量相关技术数据,排查安全隐患。设备的各种图纸摞一起,有一米多高,他翻阅大量图纸资料,和现场进行对照,经常在提升机房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终于捕捉到了这一闪而过的故障信号。经过反复推敲验证、模拟试验,最终将一组磁开关、电缆、继电器等更换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这个故障现象。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使他能敏锐的捕捉到设备细微的异常,根据征兆解决了很多潜在的故障,极大的降低了故障发生率,缩短了事故影响时间。
三、立足岗位、改革创新
刘庄煤矿是公司主力矿井,刘庄主井两部提升机要完成年千万吨的提煤量,然而主井卸载仍采用人工手动卸载方式,如何更高效安全的进行提升,无人自动化卸载是否可行等问题摆在了眼前。
问题在实干中解决,梦想在实干中实现。赵子龙是个有心人。他留心观察、仔细研究,有时开车的路上突然跳出一个想法,立即停车记在本子上。有时入睡前灵感乍现,手机就是他的最佳“记录本”。慢慢地,经过讨论,一套主井自动卸载方案在脑海中逐渐成型,队里和矿里都给予积极支持,通过对仓位监测的重新设计,对各种闭锁关系进行分析,一套自动卸载程序雏形成功的诞生,接着通过试验,对各项参数不断优化,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解决,最终完成了这套成熟的自动化卸载方案。通过实际人工-自动运行对比,结果显示该设计显著提高了主井提煤工效,每年可创造效益数千余万元。
四、团队引领,开拓进取
在管理中,他把整个检修班组当作一个团队看待,一人两人的突出,作用有限,只有整个团队水平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才有本质保障。为了使班组检修水平不断提高,他积少成多,不断完善基础资料,对图纸进行分类整理,并与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校对,对各固定车间的PLC在用程序进行整理、备份、归档。此外,他还编制了常见故障处理手册,不吝赐教,并与同事们探讨,定期完善、补充。很快,整个班组的故障处理水平有了阶段性提高,车间故障处理时间变短了,故障次数也明显降低了。
2016年成立了以赵子龙领衔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的软硬件条件,他与其他技术大拿一起不吝赐教。多年来,该工作室取得国家认证专利8项,“五小”成果几十余项,培养出高级技师11名、技师8名,为矿井的降本增效、改革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所带领的徒弟先后获得多项公司、市级荣誉。创新工作室的成立带动了集体智慧,体现了群策群力的效应,已产生出多项有关实际工作的改进、创新和合理化建议,带来了良好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摒弃了传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打破技术传授壁垒,形成了一股和谐轻松的学习交流氛围。
搏击长空展翅飞,煤海潮头竞风流。赵子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诠释了一个煤矿80后的赤子之心,他将带着更高激情和责任感对待本职工作,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新的征程中追求新的逾越,为推进煤矿科技进步和安全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