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产改的风帆 驶向职业新未来——内燃机车司机视角下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淮南铁路运输分公司内燃机车运用资深技师 徐刚
作为一名与内燃机车相伴近二十载的火车司机,我换过闸瓦、紧过油阀,在轰鸣声中丈量过淮河能源集团潘谢矿区数百里的铁路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于我而言,是从“凭经验开车”到“靠技能提效”的蜕变,是从“铁路老把式”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认知重塑。当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春风吹进淮南铁路运输分公司机务段时,那些印在文件里的“技能提升”“创新创效”,正化作先进的实训设备、工资条上的岗位绩效,悄然改写着我作为内燃机车司机的职业轨迹。
产改让“机车故障”处理及时,实现从“经验主义”到“技能升级”的跨越。开火车曾被看作“辛苦活”,过去我靠“听声音、摸温度”判断故障,可面对DF8B型机车的微机控制系统,老经验时常“碰壁”。产改推行后,分公司购置了“内燃机车模拟仿真驾驶台”,我跟着老师傅学机车全面检查,又通过仿真驾驶台模拟“内燃机车故障”应急处置。记得第一次在实训中精准排除“机车不加载”故障时,厂家培训人员拍着我肩膀说:“老把式也得会新把戏!”。技能提升带来的不仅是操作底气,去年我凭过硬的专业技能获聘集团公司“资深技师”,成了机务段里的“内燃机车故障活字典”,那些年跑车积累的“听声辨故障”经验,如今成了新司机培训的“活教材”。最提气的是,今年分公司职代会上,我作为内燃机车司机代表发言,真切感受到:产改让“老机车司机”也有了“新话语权”。
产改让“工人技能”内驱提升,收入与发展双轨并行。“多干活多拿钱”曾是我朴素的期待,产改把它变成了制度化的“技能薪酬体系”。现在我的工资里多了“内燃机车司机专项津贴”——取得内燃机车司机技师证后,岗位工资直接升一档;参与“内燃机车制动机试验台”创新项目,还拿到了集团发放的创新奖励。班组里最热闹的就是“晒技能等级证”:有人考下了“国铁集团内燃机车司机证”,有人拿下了“内燃机车司机技师证”,这种“凭技术吃饭”的氛围,让轰鸣的机车上多了股“比学赶超”的劲头。更惊喜的是职业通道的“扩容互通”。过去内燃机车司机晋升“天花板”明显,现在通过“薪酬套改”制度,我从“副司机、司机”晋升为“资深技师”,不仅能参与新司机带教,还能以“内燃机车专家”身份参与内燃机车相关技术创新研讨。薪酬套改后,管理、技术、操作三大序列可以互通平移,操作工可以享受科级干部待遇,这让开了十几年内燃机车的我,第一次有了归属感。
产改让“火车司机”后顾无忧,保障与关怀的全线贯通。产改后,工会为我们办了很多暖心事:一是机务段机车司机每两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年龄偏大的可享受每年一次,还能针对长期振动噪音作业自主选择体检套餐;二是在沿线车站两堂一舍标准化改造均建了内燃机车司机休息点,配了空调、躺椅、热水壶等,冬夜待乘不再挨冻;三是推出“六.一、三.八等节活动日”,让妻儿走进机车驾驶室、走入机车动力室,理解我们“满身的柴油味”的坚守。养老、育儿、升学,工会对职工均有慰问,这种“勤俭、循理、顺和,尚德、尚孝、尚书”的家文化理念,让我跑车更有奔头。
在安全生产上,产改中推行的“双查双改劳动竞赛”让我感触颇深。一次我在检查机车时发现“机车油箱安装大螺丝断裂”,按流程上报后避免了机破事故,不仅拿到奖励,排查经验还在班前会上讲解传授。现在班组里流行“查隐患比安全”劳动竞赛,半年度兑现一次奖励,这种“保安全=攒资本”的机制,让老司机们从“被动防事故”变成了“主动找隐患”。二十年前爬上内燃机车时,我只想开好每一趟列车;产改后再次登上机车,老机车就像是换了“增压器”一般焕发出新的生机。当看到95后司机用智能诊断仪检测柴油机运用参数,当自己总结的“内燃机车故障处理流程图”被段里推广,我忽然懂了:产改改的不仅是技能和待遇,更是让内燃机车司机从“铁路老工匠”变成“创新主力军”。未来,我将不断学习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在淮河能源集团潘谢矿区铁路运输专线上跑出产业工人的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