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创新诠释产改力量
安徽尚家环保餐具有限公司精品车间主任 庞俊峰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浪潮,为我们一线工人搭建了追逐梦想的广阔舞台。我是安徽尚家环保餐具有限公司的庞俊峰,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学徒一步步成长为车间主任。回望这段历程,每一个脚印都深深镌刻着奋斗与成长的印记,这离不开产改赋予我的强大动力。
产改铺就成长阶梯,奋斗更有方向
产改,让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变得清晰可见,不再迷茫。我的职业生涯始于温州环保科艺公司的学徒岗位。为了提升自己,我选择回到校园,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市场营销专科。2019年加入安徽尚家后,我从基层车间职工做起。正是得益于产改带来的“岗位晋升通道”机制,我在2020年晋升为一车间领班,并于2021年7月起担任精品车间主任至今。这不仅仅是职务的变动,更是公司借助产改东风,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结出的硕果。
作为车间主任,产改要求我们必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我的职责是统筹整个生产计划,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紧盯细节。以纸浆模塑生产为例,温度、压力参数的细微偏差都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改实施后,公司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管理培训和技术交流机会,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带领团队实现高效生产。这份成长的背后,是产改构建的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体系在持续发力。
产改激活创新基因,车间变身“试验田”
产改极大地激发了一线工人的创新热情,将车间真正变成了创新的“试验田”。2022年,生产中的产品成型不均匀问题日益突出。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积极响应产改技术创新的号召,主动牵头主导设计新型脱水模具芯。那段日子里,我几乎“钉”在了车间,反复拆解、测绘旧模具,与团队成员不断试验。经过与技术部同事的深入研讨,我们重点调整了模具芯的导流槽结构。历经数十次试产改进,新模具成功将产品成型均匀度大幅提升,我也因此获得了车间技术一等奖。这项看似微小的模具改进,正是产改激发一线创新活力的生动缩影——它赋予了我们敢啃“技术硬骨头”的勇气,用小创新解决生产大难题。
2023年,面对能源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产改推动了“降本增效”的创新实践。我将目光聚焦到模具预热环节。过去设定参数主要依赖经验不够精准。于是,我带领团队给模具加装了温控系统,详细记录不同原料、环境条件下,预热温度与生产耗时、能耗的关系。连续一个月,我们每天采集分析上百组数据,最终成功找到了最优参数组合。将模具预热温度精准调整后,单批次生产时间缩短了8%,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能耗成本约10万元。这项创新成果让我获评厂级“节能先锋”。其成功的根源,在于产改赋予了我们宝贵的“创新探索权”,让一线工人能够在细微之处动脑筋、出实招,为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降本增效贡献力量。
产改涵养精神品质,铸就工人“大担当”
产改的意义,远不止于技能提升和创新激励,它更深层次地塑造着我们产业工人的精神内核。产改所倡导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已融入我们工作的日常点滴: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是“劳模精神”的体现;通过提升技能和创新为社会创造价值,是“劳动精神”的生动延伸;对生产环节的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践行。
可以说,产改重塑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形象:我们拥有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具备了勇于创新的底气,更肩负起胸怀社会的担当。面向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产改的浪潮之中,深耕纸浆模塑领域,用实干与创新为产业发展增光添彩。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我获得了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称号,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产改精神在实践中的生动印证。同时,我也由衷期盼更多的工友能够把握住产改带来的历史机遇,在车间一线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奋力拼搏,闯出属于我们产业工人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