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改革之路在强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实践与探索
强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余茂强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强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已六年有余。这六年,既是公司稳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个人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浪潮中不断成长、蜕变的重要阶段。作为一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管理者,我深刻体会到产改对私营企业工人的职业发展、技能提升和社会地位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初识产改:从“生产管理”到“工会主席”的角色转变
2019年,我加入强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彼时,私营企业的工人队伍建设仍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工人的技能培训、职业晋升通道相对有限。2020年,我当选为公司工会主席,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对产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工会主席,我积极推动公司落实产改政策,建立“技能培训+职称评定+创新激励”三位一体的工人成长体系。我们与职业院校合作,定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并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工人参与技术创新。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工人的专业素养,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二、产改赋能:从“工人”到“工匠”的成长之路
产改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让产业工人从“体力型”向“技能型”“创新型”转变。在公司的支持下,我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包括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等,使生产线效率提升15%以上,原材料利用率达到95%以上。这些成果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推动了企业绿色化转型。
2023年,我荣获淮南市“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又被寿县授予“寿州工匠”“技术能手”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产改背景下,社会对产业工人价值的重新定义。
三、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产改赋予工人更高话语权
过去,私营企业的工人往往局限于生产一线,很少有机会参与行业规则的制定。而产改明确提出“提高产业工人在行业治理中的参与度”,这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大门。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包括《建筑装饰用覆膜金属板》《铝波纹芯复合铝板》及《金属装饰保温板》等。
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产改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化,更是让一线工人从“执行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的重要契机。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我们的实践经验得以转化为行业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力。
四、产改感悟:私营企业工人的机遇与挑战
在强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六年,我见证了产改政策给私营企业带来的积极变化:
技能提升渠道拓宽:工人不再局限于简单重复劳动,而是可以通过培训、竞赛、职称评定实现职业跃升。
社会认可度提高:工匠精神得到弘扬,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企业竞争力增强:高技能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但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在落实产改政策时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培训资源有限、工人流动性大等。未来,我将继续发挥工会主席的作用,推动企业与政府、院校合作,进一步优化工人成长环境。
产改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产改不仅改变了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更重塑了整个社会对“工人”二字的认知。作为私营企业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成为这一变革的亲历者和推动者。未来,我将继续以“工匠精神”为指引,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行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