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产业工人话产改

胡本永:从“门外汉”到“技能大师”的这些年

发布时间:2025-08-06 15:43 来源:淮南市总工会 阅读次数: 字体:【  

从“门外汉”到“技能大师”的这些年

中煤新集刘庄矿业固定队职工 胡本永

1996年,20岁的我来到矿山工作,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维修钳工。面对陌生的矿井大型设备,那个时候就凭借一股“较真”劲儿,白天跟着师傅边干边学,晚上挑灯研读《机械制图》《液压传动》等专业书籍,工友们笑称我为“书呆子”。

2008年,我主动请缨支援口孜东矿建设。面对“晴天洋灰路,雨天水泥路”的艰苦环境,我带领团队攻克千米混合大井安装难题,设计图纸修改148项,最终打造出荣获煤炭行业“鲁班奖”的精品工程。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技能提升没有捷径,只有在一线摸爬滚打,才能练就真本事。”

2016年调入中煤新集刘庄矿业后,我更是将创新作为技能跃升的突破口。在刘庄的这些年,矿业工会积极帮助搭建平台,让我可以主导研发“矿井提升钢丝绳涂油装置”等10余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超千万元。随着《液压站在矿山提升机中的应用》等论文的发表,我也逐步从操作型工人转型为技术型专家,被聘为中煤集团职业技能鉴定专家组成员,实现了从“干得好”到“说得清”“教得会”的跨越。

“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本事。”2019年8月,刘庄矿业工会帮助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领衔人,我有了更好的平台去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培养出20余名高技能人才,徒弟马文茂更是在省级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工作室也先后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淮南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个人待遇也从普通工人晋升为享受专家津贴的高级技师,并荣获安徽省技能大奖,获“阜阳工匠”等称号。

荣誉背后的不变初心是“技能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这些年,我始终坚守检修现场,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如今,我将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推动企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队伍。我也始终相信,在新时代的产业舞台上,只要肯钻研、敢创新、乐传承,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非凡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