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产业工人眼中的改革变迁
淮南市金德实业有限公司一线职工 凡锐
在车间的轰鸣声里,我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从最初握着扳手时的生涩,到如今操作智能设备时的从容,我亲历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带来的点点滴滴变化。这些变化,像一颗颗投入湖心的石子,不仅泛起了我个人职业发展的涟漪,更激荡起千万产业工人追逐梦想的浪潮。
一、技能有了“成长梯”,普通工人也能成“专家”
还记得刚进厂那会儿,师傅常说“手艺是靠熬出来的”。那时的车间里,想提升技能全凭自己摸索,遇上复杂的技术难题,只能眼睁睁看着老师傅“露一手”,却摸不着门道。产改推行后,这扇“紧闭的门”被彻底推开了。
企业建起了“技能培训中心”,从基础操作到智能设备运维,课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更让我惊喜的是,企业还和职业院校合作,我们能边工作边学习。
技能等级认定也变了样。以前评职称要看“资历”,现在凭“实力”说话。我凭借优秀的技术成果,工资涨了一大截不说,还被厂里聘为“技术带头人”,带起了徒弟。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工友通过培训拿到证书、走上技术岗,我真切感受到:产改让我们这些普通工人,也能凭着手艺成为“香饽饽”。
二、汗水换来了“真金白银”,劳动价值更闪亮
以前工资涨幅慢,加班加点拼业绩,到手的钱却没多少,时间久了,谁还有劲头琢磨创新?产改带来的收入分配改革,就像一剂“强心针”,让大家的干劲重新燃了起来。
厂里推行了“技能薪酬挂钩”制度,高级工比中级工每月多拿近千元,要是能搞出技术革新,还能拿到专项奖励。除了工资,我们的“保障网”也越织越密。以前担心工伤理赔难,现在工会全程帮着协调;夏天车间热,企业不仅装了空调,还发了高温补贴;还开展了“夏季送清凉”“金秋助学”“两节送温暖”等活动。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我们干活时心里更踏实,觉得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流。
三、声音能被“听进去”,我们也是企业的“主人翁”
“工人就是埋头干活的,企业的事轮不到我们插嘴”,这话我以前信了很多年。但产改让我明白,我们一线工人的声音,也能影响企业的发展。
有次,我反映流水线转角处容易积料。没过三天,厂里就派人加装了自动清理装置;职工代表大会上,我们讨论通过了新的考勤制度,灵活调整了加班时间,照顾到了家远的工友。这些变化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而是企业真正的“主人翁”。
工会也成了我们的“贴心人”。谁家里有困难,工会干部第一时间上门帮扶;遇上劳资纠纷,工会出面调解;闲暇时,还组织篮球赛、知识竞赛,车间里的气氛越来越活跃。
产改的春风,吹暖了千万产业工人的心田。它让我们看到,只要肯学习、肯钻研,普通工人也能闯出一片天;只要付出汗水、贡献智慧,劳动就能赢得尊重、换来价值。如今的我,依然在车间里忙碌,但脚步更坚定、心里更敞亮。因为我知道,在产改的推动下,我们产业工人的明天,一定会像车间里的灯火一样,越来越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