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改浪潮中,一线工人的奋进之歌
淮南钱潮轴承有限公司 磨工工人姚晓翠
大家好,我叫姚晓翠,是淮南钱潮轴承有限公司的一名磨工工人。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凭借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在平凡岗位收获诸多荣誉,我想用亲身经历,讲讲产业工人话产改的故事。
一、扎根岗位,坚守担当筑根基
我在智能化车间内圈连线生产线担任骨干,深知责任重大。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仔细检查设备部件,排查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认真核对生产计划,考虑每一个细节。过去一年,我全年累计工时高达8733小时,位列车间第一。
产改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成长机会,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深知只有每个产业工人坚守岗位,才能筑牢制造业根基,推动行业发展。
二、精益求精,质量攻坚展风采
智能化生产线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挑战,我积极应对,创新提出“产品尺寸+外观全检双保障”模式,将抽检升级为100%全流程质量监控,对每个产品严格进行尺寸测量和外观检查。我对公差要求苛刻,追求0.01毫米的极致精度,凭借这种精神,连续三年被评为公司“质量标兵”。
工作中,我练就“火眼金睛”,累计发现并解决27项工艺隐患,推动内圈产品合格率从98.6%大幅提升至99.9%,为公司节省超3万元返工成本。我还总结多年质检经验,形成“三查三对”质检法,即查尺寸、查外观、查批次;对图纸、对标准、对记录。这套方法被纳入《车间质量手册》,成为车间生产标杆。
产改强调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在质量攻坚中,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勇于创新,提升专业素养。我相信,只有产业工人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生产出更高质量产品,让“中国制造”更具国际竞争力。
三、薪火相传,匠心育人促成长
我深知团队强大的重要性,在产改推动下,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和传承,我主动承担“传帮带”责任,积极培养新员工。
为让新员工更快成长,我制定“理论+实操”阶梯式培养计划,毫无保留地传授快速调试设备参数、异常工况处置等核心技术。还为每位徒弟建立“问题复盘笔记”,记录他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方便回顾总结。截至目前,我累计培养新员工13名,其中8人获评“优秀技工”,5人成长为产线组长。徒弟李倩说:“师傅的‘手把手教学’和‘问题复盘笔记’让我三个月独立顶岗,效率提升40%。”看到徒弟们的进步,我无比欣慰。
产改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更注重团队力量。通过“传帮带”,我传承技能经验,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注入发展活力。
四、创新驱动,智造升级勇担当
智能化转型浪潮中,我积极响应产改号召,参与“内圈连线自动化改造”项目。针对生产中物料损耗大问题,我提出“机器人夹爪优化”方案,改进夹爪结构和材质,有效减少物料抓取和运输损耗,损耗率降低12%。为提高生产线效率,我设计“多品种快速切换”程序,将换型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5分钟,提高生产线灵活性和适应性。
我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也获得行业认可。我撰写的《智能化产线人机协同操作规范》荣获万向集团级制造业创新成果三等奖,为企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产改鼓励产业工人参与创新实践,在智能化转型中,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创新。我相信,产业工人积极投身创新,定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
我以“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在产改浪潮中不断前行。我的故事证明,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征程中,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勇于创新、传承匠心,平凡岗位也能书写非凡篇章。我将继续努力,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贡献力量,让产业工人风采在时代舞台绽放更耀眼的光芒!